特攝故事的另類視覺:《巨影都市》

天海
8 min readNov 6, 2017

--

我只是個小職員,人工少得可憐,而且上司總是嚷著「有趣優先主義」,要是達不到預想的要求就糟糕了。

在第三章的主線劇情中,NPC「一條一矢」如此形容遊戲開發者的工作。交出遊戲《絕對安全城市》的製成品後,他不幸與未婚妻櫻子葬身於倒塌的跨海大橋下,害老父白頭人送黑頭人。但凡熟悉此系列的玩家,相信對製作人九條一馬的自嘲不無感嘆。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大地震不單造成駭人的傷亡數字和經濟損失,對各類型的創作人而言也是一場始料不及的劇變。當時候,所有關於天災,以至容易令人產生近似聯想,或引起不安情緒的事物,通通變成社會禁忌,必須擱置。以電視動畫為例,《寵物小精靈》臨時抽起了部分集數,風格悲情殘酷的《魔法少女小圓》亦需延遲播放,讓製作單位重新審視是否適合公眾收看。而九條一馬致力發展的災難遊戲《絕體絕命都市》系列,更被迫中止第4代的開發計劃,導致整家規模有限的公司陷入困境。

事隔多年,九條一馬另組新公司 Granzella,購入《絕體絕命都市》系列的版權,希望重新啟動開發計劃。但蚊型公司的開發能力難免有限,加上自「三一一」以後,投資者對災難遊戲態度悲觀。畢竟在天災頻頻的日本,沒有人能夠預知何時又來一場大地震。一個隨時徹底凍結的投資項目,怎樣看都不甚理想。前路多艱,如何是好?此時,九條選擇先跟大企業Bandai合作,推出了災難遊戲的變奏版本——《巨影都市》。

遊戲標題畫面

大概是怕消費者搞不懂這是甚麼遊戲,故在商標處已清楚列明:「科幻的生存、動作冒險遊戲」。簡言之,就是要玩家努力在科幻故事,即日系特攝作品的世界中生存下來。故事大致講述某個晚上,主人公正前往公園跟女友人會合,誰知天空突然出現一團紫光,繼而先後召來高樓一般的超人吉田和凶惡外星人。兩者的對打導致城市一片混亂,主人公惟有冒死趕路。更不幸的是,主人公意外撞見黑幫份子處理來歷不明的巨款,惹來殺身之禍。自此以後,主人公就要帶著女友人一邊逃避追殺,一邊面對輪流出現的EVA、哥斯拉、機動警察、超人迪加……

論遊戲的性能,坦白說,跟同一機種的大製作相比實屬天淵之別。畫面的像素和流暢度無疑繼承了「絕體絕命」的不良傳統,為人詬病。(當然,對比往時的跳格程度,本作總算一直保持著「程式仍在運行」的感覺。)而且大概是改編舊計劃的緣故,所以故事線比較簡單,情節變化、支線發展和結局設計數量相當有限,無法與誘導玩家操控因果的《絕體絕命都市2:冰凍的記憶》相題並論。但是,在力數這些技術不足的同時,實在不應忽視遊戲在設計理念方面的創新與獨特,起碼它在市場上是罕見的類型。

從跟Bandai合作,到為洽購版權而浪費了大量製作資金,大概都是九條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而作出的權宜之計。但正正因為多了這批為人屬知的特攝版權,玩家才易於體會遊戲中的視角定位。商標的英名標題挺有趣的:THIS IS NOT THE STORY OF SOME HERO. THIS IS YOUR STORY……又長又怪,外國玩家都索性改用自行翻譯的「City Shrouded in Shadow」。惟此處的確說得很清楚,故事屬於不是「HERO」的「YOU」,也就是身為凡人的你我。坊間批評遊戲中與眾特攝角色的互動嚴重不足,但這一點其實很重要:你與那些在鬧市中扭打的龐然大物由始至終都毫無關係。你會看到兩台機動警察在貨倉外埋伏,但不會得悉他們在辦甚麼持續多年的案件;你會看到EVA拚命地向使徒開火,但不會發現裡面坐著一個身世多麼悲慘的少年;你會看到黑色巨人與銀色巨人對戰,但不會聽到黑色巨人在遙遠星系作惡的往事。你甚至不會知道這些戰鬥的緣起和結果,因為你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接近它們。

特攝作品,不論是西方還是日本的,或多或少隱含矛盾:英雄的宗旨是要拯救生命,但實行的方法卻是暴力的戰鬥。當中造成的破壞是否超越真正救到的人?一般作品採用英雄的視角,對每宗事件的資訊掌握得一清二楚,自然認為這些只是英雄的包袱,也是在所難免的犧牲。但換了凡人的角度,整件事的詮釋就可以娛得不一樣。推倒房屋的一腳,或許代表一個家庭的破碎;一下爆炸也可以是夢想的終結。英雄為了偉大的任務,兼顧不了這麼多的小事,只是在某個凡人而言,生命的全部意義就盡在迢些小事當中。甚麼宇宙危機,甚麼第三次衝擊,你一概不知。你知道的就只有日常生活,以及當下的人身安全。在這處境下看來,那些巨大的英雄又有多正義?與惡役又有何差別?

遊戲官網圖片

無力感,這是遊戲著力處。角色的生命值設定為一百點,可以藉不同衣裝增加,聽起來不弱。但其實除了灼傷、跌倒等小事之外,生命值的消耗往往都是以「四分一」、「二分一」之類的模式扣除,有時候遭巨物踩了一腳,更加是直接一命嗚呼。隨遊戲的發展,即時死亡的機會愈來愈多。就像機械哥斯拉的導彈、超人貝利亞特的衝擊波,血肉之軀的生命值再多,也承受不了一擊。更糟糕的是,面對等身大的敵人,以至殺氣騰騰的黑幫分子,主人公也是束手無策的,因為遊戲中並無任何反擊的選項。玩家可以做的只有迴避和逃跑。可以說,在這麼可怕的特攝世界中,玩家是最弱小的存在,也就是常常在劇集裡叫救命,然後到處亂跑的臨時演員。

為了強化「凡人視覺」,每次通關後,遊戲會特地製作一個新聞網頁,模仿現實的網媒如何看待關卡中的災難。這種做法是考驗製作者對當下社會的情況有多理解。幸而《絕體絕命都市》系列向來善於觀察和諷刺世情。不難發現,文字中對所有特攝角色都統一用陌生化的稱呼,像「光之巨人」和「謎之生物」等等,體現出民眾對事件的不理解。部分條文則是民眾對政府的責難,例如問「何時在地底設置了機械人發射台」,以及「機械哥斯拉是不是政府陰謀」等,配上政府的狼狽回應,挺有現實感。其餘的新聞則有民眾只顧用手機拍照、便利店被搶購一空、變態佬出沒等,同樣千奇百趣。究竟這個特攝世界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每日都要避難和面對不明生物的社會是如何發展的?可能只有這麼的一款日系遊戲才會拋出這種問題。

日系遊戲,撇除以國際市場為本位的一批,往往以日本流行文化獨有的風情和人文色彩見稱,使之在陷於技術與資本的劣勢下,仍有立足於遊戲界主流以外的能力。以本土市場為中心的《絕體絕命都市》系列正是一個典型。繼承系列為人津津樂道的傳統,《巨影都市》依舊在各種場景提供大量對答與行動的選項,除了符合主角身分的正常項目外,也有許多反智和不義的。當然,所謂「不義」並不是指姦淫擄掠的大奸大惡,而是一些趁火打劫,貪圖小便宜的流氓行為。有趣的是,遊戲本質上無嚴格的「正確選項」。選擇當個小人,頂多會被罵幾句或者當眾出糗,絕不會導致遊戲失敗。有時候,玩家甚至會真的獲得金錢之類的好處。至於那些反智選項,例如是在超人腳下拍照、扮外星生物同類等,也不過是證明了該角色確實是個白癡,或許會在新聞網上留下一點笑柄。反之而言,選擇當英雄,也有可能真的會如願犧牲性命,結束遊戲。究竟要在災難中何自處?遊戲從來不會用「應該怎樣」的態度告訴,只希望你憑喜好和直覺去決定。歸根究底,「你」是「你」,而不是那個負付任何信念的「英雄」。

遊戲主題曲動畫截圖

在理念與思維之外,另一點明顯的日系色彩,就是把敘事過程中使用歌曲的方法。西方遊戲普遍為災難場面配上緊張刺激的音樂。這是正常的做法。但是《絕體絕命都市》系列卻喜愛選用柔和抒情的曲調,以反襯手法渲染都市災難的主題。猶記得第二代的水災以平安夜為背景,開場部分採用大水場面配上寂寞無力地演奏聖誕歌旋律。到了第三代,更加直接取名〈破滅的市街與她的歌〉,起用了大量編寫了歌詞的原創歌曲,包括有名的主題曲《キミの隣りで》。曲中訴說的並不悲狀,不過是一份為守護某人而努力邁出一小步的情感。而第四代〈夏日的記憶〉即使中止了開發,但其主題曲及插曲都早已面世。製作單位大力肯定了歌曲的作用,所以在《巨影都市》中,依舊起用了一直維持合作的飯田舞,創作了主題曲、結尾曲和插曲各一首——沒錯,這是一個近似影視片集的模式。主題曲的畫面在剪接和運鏡,還有剪影式的色彩處理手法非常出色。至於插曲《二人的天空》,在災難中刻畫主角二人的浪漫氛圍,為「絕體絕命」的時刻帶來些許舒緩,一收一放,更是深刻。或許有人認為製作費當用於系統方面,而不是這些枝枝節節。但要是這樣做的話,遊戲的氛圍恐怕會蒙上令人失望的缺失。遊戲設計,從來不是單純限於技術層面的課題。

話說遊戲開售一星期,日本遇到一個史上最強的颱風。難道過去的魔咒再度作崇?幸好旋即有網民指出,除非這次吹了一隻哥斯拉上岸,否則很難把不幸歸究遊戲。看來要在日本造災難遊戲的話,《巨影都市》的而且確是一條比較穩妥的出路。

遊戲官方網站:http://knst.bn-ent.net/

--

--

天海
天海

Written by 天海

香港九十後,新手中文系教書仔,實質為半動漫宅半偽文青,時常做著沒頭沒腦的夢。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