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GOOGLE的 AlphaGo力挫世界棋王後,世人的焦點再次落在人工智能這項技術之上。究竟人工智能可以如何提升人類的生活質素?科研人員信心滿滿地展示出美好的未來藍圖。同時,人工智能亦再一次成為創作界的靈感泉源,單是在日本動畫界,就有不少以此為題材的新作。然而,創作人預見卻似乎是人類與人工倡能敵對的畫面,恰如經典電影《未來戰士》提及的「天網」危機。論較為有趣的例子,東映的《數碼暴龍APP世代》(デジモンユニバースアプリモンスターズ)可說是其中之一。其舊酒新瓶的構思,令少年大戰邪惡人工智能的故事添上一份深意。
作為《數碼暴龍》動畫系列的第七作,《APP世代》一如既往地拋卻過往故事與設定,展開全新的故事。前作《合體大作戰》在指涉舊作與拋卻設定之間舉棋不定,結果劣評如潮,然今作走向並不保守,反而進一步把「數碼精靈」(デジモン)的概念轉換成「程式獸」(プリモン),令過去的所有設定都變得不再適用。除了主角額上的護目鏡,以及中後期那一集很出色的紀念回之外,本作與過去的《數碼暴龍》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
新的故事設定於二零四五年的日本,講述就讀初中的主人公新海春(新海ハル)本來是個過著平凡生活,性格與形象都毫不起眼的少年。一天,他得到了從自動售賣機吐出的程式驅動器,並遇上主動看上他的匹配獸(ガッチモン)。自此,他就捲入了對抗邪惡人工智能利維坦(リヴァイアサン)的戰鬥中……老實說,本作的上半部毫無驚喜,顯然旨在吸引兒童觀眾而已。拖泥帶水的敘事節奏、繁複不精的對白、粗疏膚淺的情節,對年齡層較高的觀眾而言是比較沉悶的。但至中段以後,故事的深度卻漸漸拓展,例如是專門的電腦術語,以及較大型和現實的社會問題等。而至故事的終盤,創作人更加有詰問人類未來的用意,發人深省。
故事初期其實只是集中於一些人類過分依賴應用程式的小問題,例如是盲目從導航系統、盲目接受網絡資訊等等。對,重點就是「盲目」。在每次事故中,人們都是白癡地任由手機程式玩弄,或是像劇中那個老是常出現的爆炸頭大叔般,只懂束手無策地仰天大叫一聲「NO」。這些場面看來滑稽荒謬,但過去不是已有駕駛者被GPS坑害,最後跑到各種奇怪地方的新聞嗎?科技就是擁有令人變成白癡的魔力。
隨著故事發展,種種小事故漸漸串連起來,揭露一切都是利維坦為觀察和控制人類行為而進行的實驗。實驗階段結束後,利維坦的行動開始升級。它攻擊敵對企業的手機作業系統,令自己的系統取我絕對的市場佔有率;它又創立了L企業,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推展至人類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甚至藉由未來都市的建設向人類昭示「美好的未來」;期間更加藉由各種應用程式收集全球人類的個人資料,以掌控所有人一生中的可能性。事實上,這些情節多少都不斷發生在當下的現實中,所以說本作的取材實不馬虎。
寫了幾大段,應該回應文題了。故事的最後,經過一輪武力對抗後,利維坦不敵阿春一行人。然而,戰敗的利維坦以大空勇仁的形象再次出現在阿春面前,並要求阿春在一分鐘內作出抉擇:要摯友的生命,還是人類的自由?阿春在掙扎中有所覺悟,但按動螢幕按鈕之際卻被回復自我的勇仁阻止。「對你來說,這決定太痛苦了。」最後勇仁自行按下「是」的按鈕,令利維坦進入自我毀滅的程序。結局至此固然是有點陳舊,但接下來的一個畫面,出乎意料地值得玩味,一下子推高了思考的範圍:在滅亡前一刻,利維坦在全球的電腦螢幕留下了最後的留言:「人類,GOOD LUCK……」
嚴格而言,利維坦在其「人類程式化」計劃的最後一刻,給予阿春選擇的權利,就如阿春最後的獨白所言,它根本早就預料到結果。這根本是一個「自殺」的行為,而電腦螢幕的留言就是其「遺言」。異於一般冒險作品中的魔王,這個人工智能並未為自己的滅亡而感到不憤,反而祝福人類,彷彿揭示它過去所做的其實都是為人類的幸福。故事開局之初,利維坦被稱為「失控的邪惡人工智能」,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它從來沒有偏離過「令人類變得幸福」的目標,只是「幸福」的定義在它看來與創造者不太一致。故事中不斷反覆提到一個概念,就是因為人類需要選擇,所以才會覺得痛苦。就像五位主角在得到程式驅動器的時候,他們總要面對「是」或「否」的選擇,答錯了就無法前進,但要答對的話,還是需要付出勇氣和代價。而被利維坦選擇的人類就不一樣了。兩位L企業的行政總裁,都是本來平平無奇的,但只要依從電腦的指示一步一步的行動,就可以輕易飛上枝頭娛鳳凰。就如《GUNDAM SEED DESTINY》的「命運計劃」一般,沒有選擇的世界被詮釋為幸福的一種。
當然,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這麼「反人性」的社會。但就如利維坦所說,人類重新獲得了「自由」,但這代表了甚麼?尼采清楚說明了,自由就是「自己承擔責任」的意思。從那一刻開始,所有事都要靠人類自己面對和解決,責任也得由人類自己承擔,沒有別的外力會幫助你們分擔痛苦了。未來如何發展?再預測不到,也沒有人會向人類作出保證。利維坦的那句祝福就是這個意思。它要走了,它不理你們了。
阿春最後的獨白提到,利維坦藉由大空勇仁的記憶明白了人類擁有不可訴諸計算的可能性。到頭來,這也是一場實驗,以及利維坦的計劃——甚至連利維坦的分裂可能也在其母體彌涅爾瓦的計算之內。「二零四五年,人類的智能超越了人工智能。」藉由主語和賓語的對調,全劇的最後一個畫面不單呼應了每集開首的啟導語,更可以視為人工智能的實驗結論——人類在科技的時代重新獲得了生命的主體性,接下來就是創造真正能夠為人類期望的「幸福」。至於是否會得到成功?至少幾位主角的成長,給予世人希望。
雖然《APP世代》把系列過去的設定連同「DIGIMON」的名稱通通摒棄,但吊詭的是,其創作精神在歷代續作中卻是最接近系列的初衷,亦即「人類如何面對資訊科技」的命題。初代《數碼暴龍》代表了社會進入電腦時代,普羅大眾就像落入新大陸的孩子一樣,感到新奇之餘又心存擔憂。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被選中的孩子」。至於本作,則是代表人類社會完全融入電腦時代以後的問題。當資訊科技成為陽光空氣一般的日常事物後,人類的未來需要如何發展和反省?我們或會遇上殺人如麻的「天網」,又可能會面對殘酷地投出考驗的「利維坦」,但也有機會甚麼地沒發生,就是一直被自身所造的事物剝奪生而為人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