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天命的勇氣:《勇者王FINAL》

天海
9 min readJun 9, 2019

--

大約在一年前,在此寫了一篇關於《勇者王》的短評,文末留下尾巴,說日後還要談一談它的續篇。可惜一直找不到好時機,所以就沒有把種種構想寫出來。終於,到了今天,我城如此,人心如此,大概就是個討論「勇氣」的適當時機了。電視版本的《勇者王》刻畫了人類如何藉由勇氣克服挑戰,努力存活下去;到了作為續篇的《FINAL》,則是進一步叩問,如果敵人是神明,滅絕是天命,那麼人類如何是好?答案很簡單,就是帶著更大的勇氣,對抗所謂的「神」與「命」,親手創造看似不可能的神話。

本作最初為影碟版本,於千禧年至零三年期間發售,共分八集。及至零五年的春季,總監督米谷良知又透過加入另一作品《進化戰記》的少量情節和畫面,重編成共計十二集的電視版本。不過,論通行程度和觀眾評價,還是以最初的版本為佳,所以接著談論的還是以此為基礎好了——故事定於電視版本完結後一年半,話說天海護和加里昂離開地球,回歸三重連太陽系後,重獲新生的獅子王凱亦與改組後的GGG繼續守護地球的和平。然而,不知何時,神秘機械Q元件相繼出現於世界各地,隨後地球的磁場和氣候都漸漸變得不穩。隨著恐怖份子「生化網絡」成功重組Q元件後,與J失散的戒道克己、假冒的天海護、加里昂,以及自稱「索路十一遊星主」的外星人相繼登場,並且帶來了星海彼岸的訊息——阿護和J正在三重太陽系陷入苦戰,而這場戰鬥的結局將會為地球以至太陽系帶來滅亡。為了拯救同伴,同時弄清真相,阿凱冒著有去無歸的風險,帶領GGG穿越隱藏於加里安雷彗星中的次元閘門,前往過去只能聞於耳邊的三重連太陽系,也就是G、J和Z三種力量的發源地……

對比近年某些大品牌的續作,譬如《數碼暴龍》、《叛逆的魯魯修》等,本作的誠意可謂教人感動和佩服。八集的篇幅當中,首集馬上送上與「生化網絡」的最後一戰,第二集又有兩代勇者王的對決,而自第四集開始,阿凱與遊星主展開了連場戰鬥,從以寡敵眾的劣勢開始,再到我方援軍趕至、敵方幾度發難,最後達至機械人動畫史上最誇張的絕招場面,實在精采絕倫。雖說情節其實相當簡單,沒有甚麼巧妙的支線,但這種叫觀眾無以喘息,環環相扣的情節安排,也是編劇手法成熟又高明的明證。至於作畫和音樂等製作技術,本作亦延續了電視版本的優良表現。從新宿戰場的細節、拳腳近戰的動感,到機械人受損後的模樣,都顯示出作畫團隊的努力。如今日本動畫業界把大量作畫工作外判給中國內地,恐怖已不可能重現這種需要小心設計和逐格調整的質量。音樂方面,遠藤正明的主題曲憑著「膠膠膠,膠佳架」的強勁氣勢,早已是動畫史上的經典。而為了本作的情節琴和氣氛需要,製作方重編了大量版本,包括交響樂、鋼琴曲等等,心思不少。尤其終段以沒有歌唱的鋼琴曲開幕,配上白底黑字的說明,營造出如同悼念環節的氛圍,悲壯之感相當濃厚,也帶出了以生命成就神話的作品訊息。

不過,本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論其最大的缺點,莫過於是對觀眾認知的門檻相當高。雖說作為需要付費購買的續作,確實沒有理會那些對原作一無所知者的必要。問題在於,即使是看過一年半前的電視版本,亦不足以理解本作的一些關件元素,例如是本作女主角莉娜.獅子王的來歷、調整加里昂的原因、GGG與「生化網絡」的瓜葛,以至GGG改組的因由、經過。更過分的是,首幾集開首的引子和結尾曲〈獅子之女王〉的演出都夾雜了大量零碎的畫面和陌生的臉孔、場面。唯有看過外傳小說、雜誌連載漫畫和各式設定集的狂熱支持者,方能一一明白每張畫面背後的故事章節。這種要求未免太高了!事實上,即使大概知兗上述各項材料後,至今還是不太明白為何小命會聽到綠色星球皇后的呼喚,還有其與始源勇者王究竟有何連繫。

一年前的文章提過,電視版本側重於「勇氣」一點,忽略了同樣穿插於故事中的「人類之命」。畢竟女主角以「命」為名,可不是亂取的。尤其在電視版本中,她既是EI—01降臨時就種下的禍根,也是足以直取阿凱性命的最強敵人,都體現出「命運」的安排。及至今作,「命運」進一步升至「天命」的層次。索路十一遊星主以三重連太陽系的造物主身分自居,各人的形象,包括女神、指揮家、將軍、施虐者、紅綠二星的領袖等等,亦是充滿權力象徵的意味。巴里索路古甚至以「神」自居,永遠站在高處傲視別人。由這一點即可以看出,其實《FINAL》的故事模式都是在模仿傳統的神話結構。論故事的舞台,地球是凡人的世界,三重連太陽系就是僅能聽聞和想像,卻不可能抵達的神域。神域重生是神祗順從自身利益而實行的計劃,地球眾生因此而滅亡,可不他們關心之事。神祗是在上位者,人類以至萬物都只是被造之物,所以他們的反對、抗爭「通通都是廢話」。最諷刺的是,戰果既定之際,阿護和戒道都平靜地對眼前的遊星主說,他們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執行預設重生機制的程序而已。遊星主沒有心,也沒有勇氣,本質上遠比把握奇蹟,超越極限的人類卑微。傲慢是自卑和缺憾的掩飾,所謂的神諭和制裁則是出於對人類勇氣的恐懼。

另一方面,根據神話的結構,GGG就是遠征神域的人類代表。面對智慧和能力均為無所不能的神祗,人類的力量相當有限。在最終戰鬥當中,有限的氣力對無限的再生,以至遊星主最後大量自我複製,都成功體現出這點。關於人類反敗為勝的方法,故事固然把它具體化為那條「勝利的鑰匙」,但真正啟動這條鑰匙的,就是眾人合作無間的策略,以及不設退路、自我犧牲的心態。沒有最初的消耗戰,阿凱自然不可能帶著那個大得過分的鐵槌,直接破壞遊星主比撒.索路化身的太陽——這一幕顯然是刻意模仿依卡洛斯飛向太陽的故事。依卡洛斯的故事本來是用於告誡人類的天真和傲慢,進而引導人類對神祗代表的自然界保持敬畏。但故事一旦落入權威手中,敬畏的對象就被轉化為權威本身,形成了反對創意求新和追尋真理的保守力量,甚至為專制所用。阿凱在此的位置則是把這故事的意義再轉一層。沒錯,他是挑戰權威的人,但在他心中的並不是一己的自大,而是生存的意志和勇氣。作為人類的代表,他向蠻不遘理、金玉其外的權威擺出了生存的姿態。最後神祗敗於自身的輕敵,人類則是勇者的姿態安眠於復歸平靜的宇宙中……

及至第四集,故事的舞台搬移至三重連太陽系,地球一方再無位置。地球的狀況只是不斷穿插於後期的過場畫面中,形成了相當有趣的視角。在電視版本中,原種大戰對人類而言是一種面對外來入侵者的生存競爭。他們很清楚地意識到敵人的存在,也知道出路在哪——能否打敗原種是一回事,但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只要打敗原種就好了。但及至《FINAL》,遊星主只是短暫來過地球,大部分人類都從來不明白危機的真相。他們只是見到無數的彗星降臨地球,氣候大亂,磁場崩塌,總之就是一片世界末日的景像。在此看來,滅絕是沒有道理的,也找不到甚麼解決方法,一切只能聽天由命罷了。在「命」面前,除了有所覺醒的GGG之外,大部分人類只能沉淪在無力感中。眾所周知,抗爭不是必然的權利,待至為時已晚的一刻,恐怕連喊一聲不滿的力氣也提不起來。故事的最終,奮戰過後的GGG留在宇宙,不能重返人間,只有阿護和戒道回來。GGG因而取代遊星主,成為了新的神祗,阿護和戒道則是傳揚神話的使者。憑勇氣許下的誓言——透過這一句誓言和兩名少年的見證,整個神話結構得以完滿。

說至最後,當然要談一談「始源勇者王」(ジェネシックガオガイガー)的機體設定。打從電視版播出之初,其以黑色為主調的設計已甚為觸目。在日落……日昇社的《勇者》系列中,除了標奇立異的《黃金勇者》之外,大部分主角機體都是以紅、白、藍三種顏色為主的,跟《機動戰士高達》的美學設計相近。而「勇者王」的設計不但打破了這種傾向,甚至超越了永井豪早期的設計——若有留意的話,自《真三一萬能俠》以來,大量黑色的設計漸漸多見,包括近年的《帝王萬能俠SKL》等等。(數年後的「超重神古拉比昂」正好就是回歸正統路線的設計。)在黑色的襯托下,製作組也直接稱之為「破壞神」,與「勇者」之名構成張力。及至《FINAL》,「始源勇者王」採取了與過去同中有異的合體方式,對照了人類一方自行改造的版本,顯出「始源」的概念,而新增的爪、尾、翼和毛髮的細節更是亮眼。整體而言,這就是一頭充滿邪氣和怒氣的鋼鐵惡魔。這近乎解構主義的「勇者機械人」設計,正好與自稱為神的遊星主構成對比。「虛假的神」和「勇敢的惡魔」,機體設定完美地配合了故事需求的象徵意義。

對「神」的抗爭注定九死一生,但唯有如此,人方能掌握自身的「命」。來到《勇者》系列的最終一章,正義不是見於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法令,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化的原始本能,也就是生於自身心中的「勇氣」。人之所以為人,不過如此呢……事隔多年,矢立文庫如今開始了《霸界王》的小說連載,暫時看來相當不錯——只是作者的更新不太準時而已。如果我城還有明天,如果到時候還能寫下去,也不妨談一談。

--

--

天海
天海

Written by 天海

香港九十後,新手中文系教書仔,實質為半動漫宅半偽文青,時常做著沒頭沒腦的夢。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