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十一月底,製作人志倉千代丸的「科學ADV系列」本來準備發售新一作遊戲《Robotics;Notes DaSH》,可惜最後宣佈開發稍有阻滯,發售日期需要順延至明年一月底,連帶週邊產品也得一拼押後。失望在所難免,到底除了故事之外,也很期待新的主題曲。作為補償,終於忍不住重溫了故事的前一作,即《Robotics;Notes》的動畫版。這部於一二年播出的作品,想不到至今還是有著十分深刻的印象。
承接《命運石之門》的Steins;Gate世界線(世界線變動率1.048596%),故事舞台搬移至二零一九年的種子島。在這個世界,時光機的國際爭奪戰並未爆發,人們得以邁向口袋電腦和擴張現實(AR)技術盛行的時代。故事講述高中生瀨乃宮秋穗為了超越於東京科技公司工作的姊姊,一直希望帶領學校的機械人學會製作巨型機械人。可惜因為人力物力皆缺,此夢想非旦實現不了,連姊姊從前辛苦經營的學會也面臨被廢。而學會內唯一的會員八汐海翔卻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只顧沉迷於機械人對戰遊戲。雖說自從一同經歷了離奇的船難以後,海翔一直視保護秋穗為己任,但每當秋穗忙於為夢想奔波時,他卻總是提不起勁。無論如何,秋穗還是不顧一切地四出搜尋資金和新的學會會員,以求趕及參加新一屆東京機械人展覽。另一方面,海翔意外地在AR視界中拾獲名為「君島報告」的檔案,並遇上只存在於AR世界中的AI人物愛理,進而漸漸揭露撼動全人類的陰謀——原來過去的船難也好,秋穗的姊姊性情大變也好,以至流存於網上的各式都市傳說,通通都是與君島孝這個已死的人有關……
志倉千代丸的「科學ADV系列」一向主張以貼近現實的世界為舞台,發揮所謂「廉價科幻」的魅力。一如發生於秋葉原的《命運石之門》,本作的故事主要局限於種子島內,極其量中段涉及一點東京的戲份,所有地點基本上都是在重現我們所身處的世界,包括那座廣為人知的太空中心。至於科幻成份,各種關於機械人科學的物理、電腦知識多不勝數,但真正表現出來的部分卻是非常平實的。可以說,除了最後一戰中的八腳型敵機外,其他出現在故事中的科技物品肯定可以在現實中製造出來。尤其看似最奇幻的擴張現實系統,到了今天已為《POKEMON GO》等民間程式所用。甚至有網民曾經說笑,就算是三色台這類保守的電視台,或許也有能拍攝一部真人版本。(原意是指《命運石之門》,至於本作,就可能要省去機械人對戰了。)對比透過宏大物象開拓觀眾耳目的科幻作品,這類「廉價科幻」的特色在於劇情的推展和意念的描繪,以及利用角色對白和氣氛渲染,展現日常世界背後不為人知的暗湧。
志倉千代丸作為一位現役製作人,本作的另一特色就是對流行文化具有強烈的互文性。本作的關鍵之一,就是日本流行的網絡留言板文化、都市傳說和現代人對太陽黑子、太空計劃、人工智能的陰謀論。部分議題至今還是深深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思維。而主要角色中的古郡可娜更是宅文化的集合體,名塚佳織的出色演繹也成功把把這種特質推上一層樓。另一方面,出於對本作主題的考慮,本作不時影射其他機械人作品,或相關的創作概念。例如,秋穗的口頭禪是戲仿《高達》的馬沙,海翔的遊戲十分接近《高達》的對戰遊戲。在本作的最後決戰中,敵機的設計參考了小島秀夫的《潛龍諜影》,而眾人製作的巨型機械人以打樁機為武器,就是模仍《超級機械人大戰》的主角機體古鐵。更有趣的是,為古鐵的駕駛員,即南部響介配音的,是森川智之,而他在本作正是聲演幕後黑手君島孝一角。如是者,火箭發射場前的一戰演變成「響介駕駁著METAL GEAR,跟古鐵決一死戰」的場面。任何愛好超級機械人作品的觀眾,想必會會心一笑。無怪乎有評論指出,本作是一首「獻給機械人動畫愛好者的贊歌」。
當然,要奏起出美妙的贊歌,絕對不可能只依靠這些小把戲。本作最叫人感觸的地方,還是在於它的中心命題,也就是日系機械人動畫承載的熱血與夢想。自永井豪的作品開始,直至九十年代的黃金時期,日本製作的機械人動畫風摩全球,其價值觀也深深地影響著當時的年青人。問題在於,在沉醉的同時,所有愛好者都需要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巨大機械是不存在的,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無法發展出相應技術,所以動畫展現的情懷終究是浪漫的空談,甚至是幼稚的妄想。這種困惑當如何解決?本作正是告訴我們,現實和夢想之間是可以連接起來的,不管你的夢想有多大多遠。故事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願意理會秋穗的夢想,甚至連秋穗本身也多多少少感覺到夢想的虛幼。但就是因為她堅持到底,以近乎死纏爛打的方式說服別人,機械人學會的成員才能由一盤散沙,漸漸建立出團體的歸屬感。至故事終盤,她甚至以成功把全島的人員連繫起來,合力打造出真正的巨型機械人。雖然秋穗從來不如姊姊般,能夠成為一枝獨秀的領袖,卻有著一種號召他人的魅力,終於不知不覺間以別的方式超越了姊姊。
與秋穗相反,海翔一直忘不了船難的陰影,加上受名作「慢鏡頭」的後遺症所累,所以一直對追逐夢想這類遠大的事情不抱期望。他要保護的只是秋穗而已,巨大機械人的建造計劃與他毫無關係。對他來說,機械人只存在於手上的遊戲裡,並且是他逃避現實的唯一手段。他想不到的是,自己最後居然比秋穗的夢想更進一步,成為了巨大機械人的駕駛員,就如所有人都不相信的動畫故事般,以英雄主角的身分對抗壞人,連被視為負累的「慢鏡頭」的症狀也成了制敵的必殺技。打倒君島孝、拯救美沙希,還是阻止黑洞炸彈隨火箭升空,種種使命感叫他意識到,這次不可以再如船難時候般無力,必定要以自己的雙手保護所愛,過去猶如死灰的心因而重燃起來。結局部分,他丟棄了遊戲機,因為機械人不再是遊戲,也是不是逃避現實的象徵——藉由他和秋穗的努力,它已經成為了現實,而接下來的事情,也如最一集的標題所示:接下來才是遊戲的開始,亦即新一局的人生遊戲。
全個故事的格局,大致上就是純潔的中學生對抗敗壞的成年人。套路確實是陳舊,但配合王道機械人的主題,卻又是理想的化學作用。君島孝的全盤大計大概可理解為情報管制加輿論控制。透過散佈多年的都市傳說,繼而誘發一些相應的跡象,再配合大眾對太陽黑子、機械人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新穎事物的無知,從而把大眾的思想玩弄於股掌中。就算黑洞炸彈大幅減少全球人口之,生還者也會把《機動執事鋼巴雷爾》的神秘結局當作事實,以為機械人才是幕後黑手,而身為元凶的君島孝反而成了英雄。想來,志倉千代丸撰寫這些劇情時,大抵也沒想到內容農場和假新聞會如今時今日般肆虐。我們的理解力已追不上接受資訊的速度,許多見聞根本來不及轉化為真正有用的知識。小至潮流事物,大至國際大事,我們實際上知道多少?當中又有多少昆錯誤的呢?原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從來都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全不知情。或許,類似君島孝的計劃,到了今天仍在進行,離成功之日更是毫不遙遠。
因此,故事舞台的設計顯得相當有趣。以鄉郊為主的種子島,一方面有著生活純樸的平民,一方面有設立了代表科投尖端的太空中心。雖然每天都仰望著通向宇宙的大門,但居民其實不一定了解火箭、穿梭機之類的概念,更遑論是首都圈的新型機械人技術。這種矛盾正好具體地顯出本作的張力。故事的最終決戰中,其實大部分居民都不太明白那支神秘軍隊的意圖,也不清楚那部機械人有多厲害——尤其深刻的一幕是,他們完全料想不到,對方還可以變型成敏捷的人形,可見兩方的認知水平完全不是同一等級。對這些人來說,對方純粹是一幫「壞人」罷了。然而,正因為如此,事情也很好辦:壞人來了,就要對付他們,保護自己重視的人。反而令首都圈陷入大亂的假新聞、陰謀論和太陽黑子等事,在這塊土地上都不再重要。如是者,何解秋穗可以無條件地堅信機械人是正義的伙伴,而海翔也願意相信美沙希對他和妹妹的關愛。真真假假之間,不知還有甚麼值得信賴,於是他們選擇不再依靠外物,改為相信自己那份始終如一的信念。到底,只有自己的心才是最真確最可靠的。
無可否認,負責處理劇本改編的花田十輝功不可沒。文字冒險遊戲情報量驚人,支線繁多,若要改成單一主線的動畫劇本,整合和刪減是無可避免的事情。花田十輝在這方面確實花了不少功夫,如刪減天王寺綯的情節等,雖然對《命運石之門》的支持者來說是一件可惜的事,但從演出效果觀之,則肯定是聰明的辦法。但是,另一方面,但凡熟悉花田十輝者,都會明白他的風格是一把雙面刃——儘管線索安掛得妥妥當當,卻是只知鋪排,缺乏高潮迭起的情節設計。換言之,整個二十多集的劇本沒有起伏,完成是一條老老實實地按照起承轉合發展的敘事。不如評論都指出,當《命運石之門》也得忍耐至十一至十二集才有轉抑的時候,本作居然要等至十六至十七集。前半部分為了渲染日本夏天的印象,一直緩慢地講述機械人學會組團的事情,而海翔尋找君島報告一事也是漫無目的地穿插其中,叫觀眾——特別是對遊戲一無所知的一批——難以掌握重點。直到伊禮瑞榎在海翔面前被殺人滅口,整個故事才進入爆發的階段。固然那一段的確震撼,懸疑感和感染力都十分充足,可惜真是來得太遲。若非往後的情節一氣呵成,並以熱血、精彩的機械人大戰收尾,恐怕觀眾絕不賣帳。
常常聽到學生因亂寫「我的志願」而被罵的故事。但其實甚麼才是一個「及格的夢想」?我們真的有資格斷定他人的夢想嗎?有時候,夢想再大、再遙遠、再虛幻,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踏出自己的步伐,努力把夢想和現實扣連起來。總有一天,超越天才姊姊也好,建造巨大機械人也好,抓緊喜歡的人的手也好,都會有成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