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玩遊戲:胡扯日昇祭十週年歌單的編選意義

天海
Jun 20, 2021

--

正所謂「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太陽伯伯堅持高溫,一介凡人何苦頑抗?問題是睡太多,深恐變成長眠,是以偶爾要做些手指運動。適逢每星期一度關於生產學術垃圾的自我質疑,便靈機一觸,想試一試用平日的思維,玩個小小的分析遊戲。百無一用是書生嘛……老實承認,就是不想做正事而已。

話說上年九月十一日,日本日昇動畫公司(サンライズ)照例舉行每年一度的紀念祭。難得來到十週年,理應大肆宣傳,惜遇上疫情,現場表演全數取消。進退兩難之際,主辦單位決定把歌唱表演移師「試管網」,選出一百首出自旗下作品的主題曲,作馬拉松式直播。當然,數量如此多,真人演出並不可行,播出的都是原作的OP或ED片段。

有趣的是,十週年的名目,加上日本年號的更新,歌單的選取難免存有自我回顧的意味,意即作品的選取多少反映了日昇動畫如何看待自己的形象與地位。畢竟它歷史悠久,規模一直不錯,加上母公司是簡稱「笨大」的萬代南夢宮集團,與遊戲業和玩具業的關係相當緊密。換言之,它可說是商業動畫行列中的中流砥柱。固然,身為文學愛好者,難免認為它滿身銅臭,不如京亞尼或者幽浮社般,對創作和品質有多點堅持。但反過來說,這因素又導致其作品的傳播效果優秀,影響力不少。至少,大家之所以逃不出「魂限」的羅網,多少就是因為看過它們的作品吧。

是次一百曲分成了四個部分,每段二十至三十首歌,看起來就像一部文章選集的四個章節。而且每一部分都標明主題,更加容易理解選曲的含義。但同時要留意,標題這回事從來都是但求有趣的說辭而已,所以真正重要的,始終是其實際操作。以前的書坊、出版社要編一部選集,尚且有大量靈活的手法,大型動畫公司關係到大量經濟利益,自然就有更多考慮,甚至是胡鬧的做法啦。太兒戲?望望「笨大」的坑錢手法,從玩具到遊戲,從大企畫到小作品,通通出神入化,無寶不落……還談甚麼底線呢?

第一部分表明,要連接大家對王道作品的熾熱記憶,選曲共二十五首。以此打響頭砲,可以見出日昇都知道自身的作品風格就是王道。王道可說是日本動漫文化的主流,至今亦然,甚至變成了相當套路和老氣的感覺。而這點連繫日昇動畫的商業連繫,明顯是不足為奇。主流風格不求奇蹟般的成功,只講容易入口,客源廣泛。

位處天字第一號到第三號的是《魔神英雄傳》系列,相信是不少八、九十後的回憶。當時正好是最新續篇〈七魂的龍神丸〉的網上播放期,所以排頭的並不是最舊的版本,而後面亦只有評價較高的第二代。這種做法亦算是聰明的。一開場就馬上來一套三十年前的作品,就算真的很經典,也未免太懷舊了。人家可是一家仍然活躍於業界,(自信)如日中天的公司,一品正在播放的舊作續篇,終究是體面一點,也證明它的經典作品具有立足現今世代的生命力。

稍後就是福田己津央和兩澤千晶的「愛情結晶」回顧,即也就是《高智能方程式》和《電童》。兩者都是他們在《機動戰士特種計劃》系列前的事業高峰。早前宣傳推出《機動戰士特種計劃》的劇場版後,即有傳聞稱,此作一旦大賣,福田就可以重啟《高智能方程式》,真是……唯有出句兼用卡式評語:不願置評。不過,無法否認,作為日昇動畫常見的臉孔,另外幾部分的歌單還是會不停見到他的。

其他作品則是相當零碎,年代也是很廣泛,其中的《激鬥戰車》和《機甲露寶》應可勾起一點關於玩具的回憶。話說《機甲露寶》在「機人番」中算是比較冷門的作品,不過當時以全3D繪製的戰鬥場面還是具有一定的實驗意義,尤其遠勝年代雖早,卻資本不足的《電腦冒險記》。(明明《電腦冒險記》取用OP2的傳統畫風就很好啊!)至於《ZEGAPAIN》、《CLUSTER EDGE》、《聖天空戰記》等等,就未必是相當大熱的作品。比較讓人在意的,反而《勇者》系列有十年之久,上年也是接近週年紀念的時間,但入選的竟只有最早的《勇者傳說》,連最有代表性的《勇者王》都不見蹤影。這是否意味著日昇自身也認為,九十年代的兒童向「機人番」時代已無當代價值呢?從現今情況來看,這類動畫並不是不存在的,只是早已被默默耕耘多年的特佳麗多美(タカラトミー)搶去。人家的《新幹線戰士》在故事、機設和製作方式等方面都是指標一般的意義,展示出新一代兒童向作品的成功方式。

來到第二部分,標題說是「明星總演出」,內容則是一堆傾重創新,可謂劃時代的作品。《銀魂》經歷了空知大猩猩的多次結局欺詐後,終於進入真正的結局,以其居首無疑是宣傳結局篇的劇場版。可是,它的選曲意外地不是原始的幾首,而是第三期和第四期的OP,可能跟版權費有關,也可能是純粹亂選。無論如何,《銀魂》動畫版的成就是相當亮眼的,基本上就是把整個電視臺的污穢都集中起來,然後一邊與日本各大家教會硬碰十數年,一邊繼續在晚飯時段大玩大叔報味和黃色笑話,並且惡搞一切想到的作品。而且比起漫畫,動畫版在高松信司的帶領下,擅用媒體特性,玩《高達》就把阿寶和馬莎請來,玩《黑子的藍球》就找小野賢章,原作甚好的夏日怪譚篇更直接多加一首《聖鬥士星矢》OP。而萬事屋的定格畫外,以及各種打破第四道牆的手法,更是非常深刻。老實說,這種熱情與創意兼備的製作於短期內應該難有新作可比。

其後的《入間同學入魔了》是正在播放的新貴,排行第二並不出奇。而排行第三的《KERORO軍曹》相信不用多作介紹。香港過去是以兒童向的方式引入此作,但稍加細看的話,自會發現這其實是一部宅味十足的作品,各種惡搞都是十分新穎。尤其動畫版利用日向母女的聲優為賣點,惡搞經典的《皇家雙妹嘜》,教人深刻。可惜此作後來大拘泥於萬代的版權問題,加上表現再無突破,結果迅速敗於完全無視版權法的《旋風管家》,結果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值得點出的還有《BATTLE SPIRIT BRAVE》和《TIGER & BUNNY》。前者可說是《BS》系列最接近完美的作品。作為《遊戲王》系列的支持者,也得承認馬神彈和一眾核心光主在未來世界的戰鬥和宿命相當精采。其時剛好是紀錄作續篇《SAGA BRAVE》的網上放映期,入選理由更強。只可惜這部續篇動畫只有三集,又短又急,只是一時興起的製作,而是往後的《BS》系列也甚少見出這種風格。(時至今日,仍看不懂近乎一片混亂的《BS》第一作。)至於《TIGER & BUNNY》,起初就是誕生於製作組的忽發奇想:可否搞一部明正言順大賣廣告,然後瘋狂吸金的動畫。結果,除了達成了預期目標之外,仿美式畫風加上紮實有趣的故事亦是可觀,更加成功打入BL的市場,成為一時佳話。對比電影劇和電影,動畫和遊戲作品似乎更出現這種意外產生名作的情況,例如是想把三一萬能俠商品化的《創聖大天使》和想直接找聲優邊配音邊唱歌的《戰姬絕唱》。

其他像《怪盜佐羅利》之類的,就不多談了。教人略感奇怪的只是,《偶像活動》和《夢幻慶典》居然見於這部分。畢竟下一部分是……

第三部分是橫跨平成和令和兩個世代的作品,說的不單是作品本身,而是萬代的坑錢大法演進史。相信沒學過任何分析方法的,都絕對不會忽略兩個英文字:LOVE LIVE。前四首再加後四首,數量完全是不合比例的,情況卻合情合理。從一零年代初開始,μ’s帶來的次文化潮流,以及為萬代賺得的巨額盈利,基本上改變了整個動畫圈的產業模式。隨後,萬代亦順理成章把大量資源集中於《LOVE LIVE!》系列,以及由此衍生的偶象動畫。據說《加速世界》等一直未有續作,也是拜此所賜。其誇張程度,恐怕是同列歌單,目標觀眾相似的《舞-HiME》在千禧年初期所不能想像的。

另一部佔去大量位置的,顯然是《叛逆的魯魯修》。其大賣程度,以至於動畫史上的地位,都不會受到質疑。除了故事的創新和驚人之外,它同時開創了一種新的「機人番」類型,即《魯魯修》雖然會出現在《機戰》當中,但你總覺得「機人番」的稱呼不太準確,畢竟機械人的戰鬥似乎不及其劇情本身重要。這種劇情為主,機人為副的「機人番」直接衍生出大量仿製,例如是《罪惡王冠》和《至高指令》。當然,同列歌單的《革命機》和《天使與龍的輪舞》也是日昇之每年一度的嘗試。問題就是這些作品的深度總是不及原型,而創新程度,則漸漸變成失控的程度。《革命機》,很認真地說一個情節奇怪而邏輯荒謬的故事;《天使與龍的輪舞》,擺明是《機動戰士特種命運》的精神續作,再加上「翻雲覆雨三日三夜」之類場的惡趣味,變成一部不是太差,但很難稱「神」的邪典作品……總之,水樹萬歲!

至於《幪面貓俠》和《機甲巴打》之類,大概都是充數的,不用多談。不過日昇竟敢提起《機甲巴打》,也是一件挺意外的事。難得少數可以完美解決時空悖論的作品,最後居然敗在暫時變陣的投資者身上,把第二季壓縮成一部OVA,太唏噓了。

一個《高達》系列獨佔壓軸的第四部分,更多達三十首歌。這證明此IP不止是日昇的成功品牌,而是其引以自豪的命根子。當然,從實際影響力和經濟表現來說,這自然不是甚麼驚人的事情。值得留意的是,啟首的並不是經典的「元祖高達」,而是剛在網上播完的《高達潛行創戰者Re:RISE》。這跟《魔神英雄傳》居首的道理一樣?別傻吧。大家搶不到「天王七」和「神盾騎士」的時候,大概都感受到,悠人已經一邊左擁右抱,一邊榮升萬代最佳模型銷售員。當然,老實說,疲情拖累大量作品變成支離破碎之際,居然仍有一部可直接問鼎當季神作的作品,實在難得。而網上播放亦由最初的不利因素意外地變成利器。別忘記,這部分作品是《高達潛行創戰者》的正式續篇,可謂「貂尾續狗」的奇蹟。看,《創戰者》系列四作中,唯獨《高達潛行創戰者》,可以知道日昇也承認,小陸比神木世界更失敗。

明顯地,《創戰者》系列的出現了代表萬代的轉向,就是坦坦白白地承認模型業務才是最關鍵的環節。這至今仍然招來許多老派支持者的反感。到底大家的記憶終究停留在那些宇宙大戰的世界。歌單接下來當然沒有忘記這些作品。首先是商業上的兩個高峰:《W》和《00》。前者是首部行偶像化風格的《高達》,擺脫了富野老頭的色彩之餘,也打開了女性市場,甚至在意大利取得離奇的人氣;後者是歷史上首部高清製作的《高達》,GN粒子的視覺效果驚艷之餘,故事背景對世界時政的指涉亦相當深刻,對日昇來說確實是個里程碎。而《機動戰士特種計劃》系列的四首歌位處中間,或許有著高潮效果。既是商業奇蹟,又成功把《W》的偶像風進一步升華成電視偶像劇風格,很難無視。但奇特之處在於,主辦方選的歌手是西川貴教、高橋瞳和石川智晶,而不是玉置成實。畢竟在《SEED》系列的歌曲以外,她真的沒有其他出路。

值得留意的是,在平成後的作品中,不少作品都只有一首歌曲入選,顯然歌單的編選原則不止於新舊,人氣和口碑也是參照指標。《AGE》、《G的復國》和《X》都在被冷落之列。《AGE》與L5的風格不合,加上把一場戰爭拖延七十年,背景設定太粗淺;《G的復國》就是富野老頭一向的表現,擺明不懂把故事說完完整整;《X》作為「平成三部曲」的末席,雖然故事不是沒有趣味,但情節結構太鬆散,自由號胡里胡塗四出走,最終落得腰斬收場。另外,《鐵血的孤兒》作為較新的作品,也是落在不太顯眼的位置,看來主角不是「一流駕駛員」,注定失敗。

至於其他作品,大致上也是循例出現。意料之外的是《SD高達》。還以為日昇不會把這部近乎異端的東西放在眼內。而為活動畫上句號的是《Z》的名曲〈向水之星傾注我的愛〉,可見日昇如同支持者所想,在元祖三部曲中確實是以《Z》為最可觀。但這終究不是小弟年代的,就不多談了。

分析遊戲結束,最後戴一戴頭盔:動畫永遠是一門產業,商業活動充滿利益和現實因素的計算,所以許多時候都不能把事情的結局直接視作作品質素或者意義的問題。相信大家都知道,錢銀在前,今天的萬代,以及昨天、明天的萬代,都是沒有下限的。

--

--

天海
天海

Written by 天海

香港九十後,新手中文系教書仔,實質為半動漫宅半偽文青,時常做著沒頭沒腦的夢。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