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者的信望愛:《神風怪盜》

天海
5 min readJul 3, 2018

--

剛強同認真,無敵同美麗絕倫,精神同勇氣!怪盜貞德,神派嚟嘅使者,依家出場!(気丈にとまじめで、敌なしはと美しくて并み外れて、精神と勇気。神の派遣してくる使者、とてもジャンヌ.ダルクを盗んで今出场した!)

談到小時候較有印象的作品,扣除涉及玩具商品的一批,則要數改編自種村有菜的《神風怪盜》(神風怪盗ジャンヌ)了。大概因為某大台重播了不知多少遍,所以本能不太明白的部分,後來也逐漸弄得明白,至少開始了解情節背後的意義和人物之間的瓜葛。至於學懂一點分析作品的技巧,就更加理解到這部作品確實值得玩味,尤其是對女主角那種明褒暗貶的描寫方法。

有賴U社多年來對英靈的「悉心栽培」,現在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介紹聖女貞德的典故,大可以直接切入本作的主要故事。本作原為漫畫,一九九九年被朝日電視台改編成四十四集電視動畫。話說生於破碎家庭,獨立生活的日下部瑪倫(無綫電視譯名,原名日下部まろん)某天遇上了準天使阿菲(フィン),被告知自己就是聖女貞德轉世,還有神和惡魔之間的激烈鬥爭——原來自創世以來,兩派的爭戰不曾不斷,從正面對抗一直演變成暗暗相鬥。人類的信仰是勝負關鍵,魔王遂派遣惡魔依附在人間的美麗事物上,誘使眾生沉溺於癡迷與執念中。瑪倫繼承了前世聖靈,獲得封印惡魔的能力。問題在於,被封印的物件不可能復原,所以貞德所為從外人看來等同偷竊,終於導致「怪盜貞德」的大名登上了警方的通緝榜。正當瑪倫努力戰鬥之際,擁有同樣能力的怪盜辛巴達與神秘的新鄰居名古屋稚空相繼登場,令事情添上波瀾……

漫畫完全版首卷封面

老實說,聖女貞德的形象在流行文化中並不新鮮,時至今天,甚至有點陳舊俗套的感覺。然而,本作所取還是有獨到之處——說的是貫穿全作故事,有關「信」的命題。即使遭受世人背叛,將要死於火刑,甚至再聽不到神的聲音,貞德還是誠心相信神的安排,不屈服亦不逃避,成為「信」的極致。相反,作為轉生的瑪倫,卻是病態地缺乏信心。當然,此處略有偷換概念的意味,因為貞德懷抱的是宗教的信仰,而瑪倫的問題則是一種面對日常生活與切身人事的態度。由於生來就要面對雙親背棄的不幸,她一方面無法一心一意地相信對任何人,一方面又要求別人對自己完全坦白。矛盾的思維大大危害了她的社交關係,尤其面對阿都和稚空時,簡直就像踏在一條鋼線上。更甚者,孤單的她從不意識到這是一種自私又不公平的想法。例如,她向阿都隱瞞怪盜身分的同時,又會痛恨稚空向自己隱瞞作為辛巴達的身分。歸根究底,是因為她知道親如父母者尚不可信,面對他人時有所保留亦是合理;但同一時間,她又忍受不了自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傷,所以極度怨恨出賣自身的人。那麼人是否不可能彼此信任?原作者並不同意。在故事終段,拯救成為墮天使的阿菲,對瑪倫而言是最艱鉅的任務:她要信任一個由始至終都欺騙自己的人,也就是要超越單以自我為中心的信任——不講條件,不究因果,單純地生自彼此情感的信心。

進一步而言,瑪倫在心底裡其實連自己都無法信任。自己就是一個敵人。除了自己的一張臉之外,瑪倫還有作為怪盜時的一張臉。本文開首引述的變身咒文,都是怪盜貞德的特質,也正正是瑪倫不曾有過的一些特質——現實中的瑪倫是個表面開朗,實則黯淡無光的可憐人;貞德卻是個時刻都散發光采的美麗女性。差別源於她不懂得開放自己的心靈。現實中的瑪倫總是自以為不幸,任由痛苦增加,卻拒絕讓關心自己的人走進內心;成為怪盜的瑪倫因著假面具,可以忘記現實,以沒有過去的空白身分活動。這雖是發洩,卻助長逃避現實的愚行,到底傷害了真正的自我。這就是剛才所說,作者明褒暗貶的手法:貞德愈是威風,馬倫的病態與傷痕就愈見顯眼。

直到阿奈古洛特(ノイン)出現,問題變得更複雜。比起《F/Z》那個老頭,這位當然帥氣得多,但他對貞德的瘋狂迷戀其實不相上下。瑪倫是貞德的轉世,具相同靈魂,阿奈卻認為瑪倫只是把貞德的聖靈困住,理由是這女孩與自己所認識的貞德無一相似。知悉此事的瑪倫無可避免地深受打擊,但是,這其實重要嗎?貞德來自過去,瑪倫屬於現在。瑪倫就是唯一的瑪倫,甚麼前身來世都是無法改變的事情。怪盜貞德,正如她本人的口頭禪,不過是一重「虛假的美麗」。自己的存在就由自己肯定,與人何干?要知道,只有懷著自信,方能喚起他人的希望。這亦是人心中最寶貴的愛。

單行本第一卷封面原畫

動畫版基於各種因素,把結局簡化了,不及漫畫版精采。尤其阿菲和亞薩斯轉身、高土屋成為天使兩幕,讓人更覺窩心,充分發揮少女漫畫的風采。不過,無論如何,動畫版的骨幹的部分尚算完整。至少在最後一幕,眾人離開冰結的魔城,走入明媚的日照中,代表瑪倫的心終於解開冰封,重拾真正的光采。她學懂了相信身邊的人,也知道如何愛著別人,愛著自己。

--

--

天海
天海

Written by 天海

香港九十後,新手中文系教書仔,實質為半動漫宅半偽文青,時常做著沒頭沒腦的夢。

No responses yet